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资源共享网站首页资源共享

沈阳博物馆开馆侧记

  • 管理员
  • 2021-12-25
  • 1037 次阅读

  2021年12月21日,筹建达36年、启建3年多的沈阳博物馆,终于正式开馆。这是沈阳文化史的重要里程碑,是蜚声全国文博界的大事件。

  沈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沈阳博物馆的建设,把建成开放沈阳博物馆作为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的重要工作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成为沈阳市文化设施建设工程十大重点项目之一。市委主要领导视察沈阳博物馆建设施工现场,在充分肯定修缮改造及布展工作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具体要求,对博物馆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市委宣传部统筹协调、加强指导,确保了沈阳博物馆建设的高水准、大气派。沈阳博物馆的建设还得到了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城建局、市公安局等市直部门以及沈河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协助。最终,一个崭新的综合性博物馆耀目登场。著名书法家李仲元为沈阳博物馆题写了馆名。

  沈阳博物馆利用辽宁省博物馆旧馆修缮改造而成,地面、中庭立柱、报告厅桌椅等都是利旧,其修缮改造及展陈工程走过了一条拼搏、创新、突破之路。沈阳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党组书记、局长关蓉晖带领文旅局班子成员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博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顶层设计的谋划高度,以抓铁有痕的落实强度,以抵近指挥的攻坚力度,全面指导沈阳博物馆建设工作。沈阳博物馆筹建团队在工程上,克服了时间紧、任务重、专业人员严重不足、工程复杂度远超想象等多重困难;在内容上,本着对历史负责的严谨态度,组织沈阳故宫博物馆、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张氏帅府博物馆、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新乐遗址博物馆、沈阳市文研中心专家为沈阳博物馆撰写展陈大纲、梳理馆藏文物、打磨展陈设计、参与文物布展。并多次邀请省市多位重量级文史专家,召开近百次论证会,精心谋划每一个展陈细节。沈阳博物馆的建成开馆,浸透着这些开荒者们的汗水和心血。

  沈阳博物馆的展陈设计方案紧紧围绕文化沈阳、历史沈阳建设,高度重视挖掘弘扬历史文化、红色文化,打造城市新IP,提升文明感召力、激活文化生命力、放大城市影响力,代表着沈阳根深叶茂的人文精神,并将从根本上改变人们对沈阳历史文化的认知。

  打造沈阳人民自己的博物馆

  沈阳博物馆的定位是“沈阳人民自己的博物馆”。建设期间,即推出“百万收藏计划”,面向公众征集能展现沈阳人民生活履迹、具有浓重沈阳文化印迹、体现沈阳城市发展建设历程的物证和书证展品。力争在五到十年内,收藏一百万件沈阳市民日常生活藏品,发放一百万收藏证书,打造全球最大的城市居民日常生活记录、展示和研究中心,让沈阳博物馆真正成为“人民博物馆”。同时,以数字化博物馆技术对藏品进行分类和展示,后期将设计推出系列实物展。

  沈阳博物馆开馆后,将以“沈阳文化”“地域特色”“新美育”等专题为切入点,以精品陈列、交叉学科课程体系、新媒体以及学术交流等多种形式,全面展示沈阳文化特色和精神内涵。并通过多元化的文化交流,以展览引进、跨界艺术活动、文物IP共享等形式,展现沈阳历史文化精髓。

  今天(12月21日),在沈阳城市正中心,市府大路363号,万众瞩目的沈阳博物馆开馆。沈阳将以此为契机,加快推进文化强市建设;沈阳文博人将继续拼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沈阳博物馆十大展陈亮点

  《沈阳历史陈列》展填补沈阳空白

  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沈阳从未有过通史展。沈阳博物馆《沈阳历史陈列》展,填补了这一历史空白。从11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到1948年沈阳解放,该展览首次全面系统梳理了这座城市漫长而复杂的历史进程,使沈阳过去碎片化的叙事连缀成一部完整的地方通史,全域、全时段、全方位解读沈阳历史全貌。长达三年的调研、立论、章节、撰写、研讨、磨合、增减以及文物筛选配置、版文、配图、场景、铭牌等,几乎每一步都再三校正。其中,仅为制定“沈阳历史建置沿革表”,就四次增益,多位历史、考古学界的泰山北斗把关,诸多参与者齐心协力,打磨沈阳通史,使之经得起历史的考验。

  精品文物首次展出 讲述沈阳不为人知的历史

  沈阳博物馆的绝大多数文物,来自沈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70余年来的发掘成果。丰富的出土文物,凝结着重要的历史时刻,记录了城市一路走来的足迹,有许多精品为首次展出。

  开馆之际,沈阳博物馆和新乐遗址博物馆联合展出国家一级文物、中国最早的木雕——炭化木雕艺术品,俗称“太阳鸟”。该文物以往很少公开展出,此次仅展出一周。自1965年考古发掘出土,半个多世纪以来从未展出过的郑家洼子青铜短剑墓精品文物,首次集体登台,向世人展现东北系青铜短剑文化的风采;叶茂台辽墓群为辽代契丹贵族萧氏家族墓葬,诸多文物世所罕见,如品级极高的白玉带饰、精美的辽鸡冠壶等,都说明辽代民族交流融合发展;曹雪芹祖辈曹辅墓志首次展出,可以作为曹雪芹籍贯大讨论有力的考古学证据,堪称举世罕见……这是文博界的盛举,更是广大观众一饱眼福的机会。

  按照珍稀程度,沈阳博物馆拟定的“镇馆三宝”为:辽代纯金面具(中国第三、辽宁第一)、白釉黑彩梅瓶(海内孤品,可能是秋捺钵狩猎场景第一次出现在瓷器上)与白釉褐彩梅瓶(证明釉下彩这种工艺在辽代已出现,比以往认知提前一个世纪)。

  许多文物的故事不为人知,有待于广大观众莅临场馆亲身领略。

  充分利用公共空间 打造沉浸式观展体验

  沈阳博物馆是一座异形建筑,俯瞰图宛如红山文化之中的玉猪龙。这种建筑结构造成展馆有效展陈面积不足7000平方米。为充分利用公共空间,打造令人印象深刻的观展体验,馆方下足功夫。

  一踏入沈阳博物馆,就相当于走进一座超大的“天地阳”数字序厅,开启了720度沉浸式漫游博物馆之旅。一楼面积达300平方米、高达22.5米的高大开敞公共空间里,采用层叠的深加工工艺形成高9米的冰屏、以传统日晷为设计灵感的“阳光历史时钟”等,是博物馆最大亮点,令人惊艳不已。

  “微文物”的概念贯彻整个场馆:特制的主服务台下方,点缀着民国时期的电话机等;咖啡馆的编钟隔断、精心设计的观众座椅,均选择了有馆藏文物元素的设计,无形之中增加了公共空间的人文气息。

  24个数字化设计 让文物活起来

  沈阳博物馆在实现“可看、可听、可触摸、可互动”上下足功夫。在展陈设计中,采用多项国际先进、国内领先的沉浸式体验文化装备技术,广泛应用无屏悬浮显示技术和空间定位技术、阿尔法显示技术、1:1真人比例全息显示技术和历史人物复活技术、五通道阿尔法显示和全息数智人技术等,实现全新的感官、交互体验,馆内数字化应用项目达到24项。

  如馆方提取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珍贵文物,进行数字化打造,让文物与观众互动起来。在全球博物馆中率先应用触控悬浮屏技术,将这些文物实现空气显像、空气触摸的3D展示,观众可以在各个展馆的多媒体数字悬浮技术智慧导览设备上,详尽观看该文物360°不同角度的高清动态图片。与此同时,可以聆听文物的深入讲解,实现全新的感官交互体验,给人耳目一新的“盛宴”享受。应用无眼镜、无头盔的最新一代ⅤR技术,在汉代生活等展项,实现了全色彩的数字立体显示。采用立体再现的方式,在全国博物馆中首次将百年前老沈阳档案立体化呈现在观众面前。

  扬长避短 增加复原场景设计

  沈阳博物馆目前文物仅有2535件(套),不是以文物数量见长的博物馆,但它致力于用独特的展陈设计吸引观众,将精品文物和现代科技结合得天衣无缝。依托先进科学技术,创新性地设立了多达38处独特的沉浸式体验空间,让历史照进现实。

  在“天眷盛京”展厅,有王公贵族与黎民百姓共同安居的“盛京十二时辰”场景;在“沈阳源流”展厅,一组新石器时代渔猎、祭祀的全息影像,再现7200年前新乐人的日常。西扎哈气遗址是沈阳地区首次发现辽金时期金属、骨器综合性手工业作坊遗址,填补了本地区该领域的考古发现空白,辽金展区借用清明上河图冶铁作坊片段,展现当年金代冶铁作坊的想象场景。可触摸查询的《四库全书》全文,拉近观众与历史文化的距离。

  尤其令人感慨的,是“近代风云”展厅最后一幕的精巧构思: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解放战争的硝烟,沈阳终于获得光明,走向新生。观众站在博物馆复原的中街一家店面二楼向窗外望去,可见三维投影的军队和市民欢天喜地,锣鼓喧天的场景,这座城市全新的历史气象一览无余。

  充分利用缝隙空间 打造“历史之门”全息场景

  一座座“历史之门”,是沈阳博物馆展陈工程的创造性发明——针对无法利用的狭小空间,因地制宜,打造全息场景,将实物和光影相结合,让文物和展区有机融合。一个个缝隙空间,亦真亦幻,引导观众融入历史情境之中,有穿越时空之感。

  在新石器时代与青铜时代的过渡区域,观众可以看见火光穿透层层玻璃,呈现出迷幻的无限镜像空间,仿佛正在穿越历史;在辽金展区,可以看见千年前沈州繁华的市井风情,真实的商铺与虚拟的小桥流水融为一体;在沈阳著名文物“大十面”展区,石碑上原已模糊不清的碑文,通过投影技术缓缓再现……

  差异化展陈 定位城市历史的总索引

  在沈阳博物馆展陈内容的设置上,馆方站在沈阳文博行业总体的高度上,进行了深入思考。沈阳市各个历史阶段都有自己的主题展馆,例如体现新石器时代的新乐遗址博物馆,青铜时代的郑家洼子青铜短剑墓陈列馆,盛京时期的沈阳故宫博物馆,民国时期的张氏帅府博物馆,抗战时期的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中共满洲省委旧址纪念馆等。

  沈阳博物馆在叙事体系上,不但尽量避免与以上博物馆发生重复,且定位城市历史总索引,在每个城市重要历史节点上,设置其他场馆位置导航,增加为其他场馆导流功能。

  大胆尝试 以色彩强调历史底色

  在展馆主体色彩的打造上,馆方力争呼应每段历史时期或展陈内容,使之具备一定逻辑联系。整个展馆以深灰色铝板墙面做基础色调装饰,以此增添古朴质感,并结合灯光设计,为观众营造整体暗环境。同时,根据各展厅的不同主题,选定相应的展示色调。

  例如,一层为沈阳故宫专场,背景色选用金红琥珀色,既可以使用色彩反差将文物衬托出来,又与宫廷精美华贵的展品特质相呼应;家具展厅中文物为清宫家具,多以檀木为主,遂采用宫廷蓝为背景,衬托出皇家的富丽堂皇。二层“沈阳源流”展厅,以暗蓝色为主色调,寓意沈阳历史源远流长,宛如大海波涛层层翻涌、永无止息;“天眷盛京”展厅,采用宫廷黄为主色调,与盛京盛世交相辉映;“近代风云”展厅突出沈阳工业发展史,采用蓝、绿、红三种颜色作为不同时期的主色调。三层青花瓷展厅,以柔和的蓝白色调,展示出青花瓷清丽优雅的特性,展览设计以刘禹锡的《乌衣巷》为魂,贯穿始终,并打造了青花纹饰主题的空中设计……

  步入沈阳博物馆大厅,人们便沉浸于清澈明亮的冰蓝色之中,这是序厅穹顶和冰屏的底色,突出沈阳历史源自一条大河、千万年以来文明源远流长的主题基调,从而使沈阳博物馆拥有了又一大亮点——“市博蓝”。

  提高站位 打造辽河流域精品文物展

  作为一座努力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东北区域中心城市、沈阳现代化都市圈的核心城市、辽河流域的重要节点城市的博物馆,沈阳博物馆在展陈上没有囿于本地历史、本土文物,而是以更广大的胸怀和眼界,勇于文化引领、增强历史担当,全面提升沈阳城市文化影响力。

  沈阳博物馆联合辽河流域博物馆,成立了辽河流域博物馆联盟,精心组织推出了跨年大展——《璀璨·融合——辽河流域博物馆馆藏精品荟萃》展。本次展览荟萃辽河流域21家博物馆馆藏的450余件(套)精品文物,以文物分类为纲、以历史时间为轴、以文物种类为组、以文脉纽带串联,史上首次集中展现辽河文明的锦绣真容。为了增加辽河流域城市群影响力,推进辽河流域博物馆合作交流,更好传播辽沈地区历史文化,推动相关史实研究工作的深入,加强相关学术成果的交流互鉴,还举办了“辽河流域历史文化论坛”,深入挖掘辽河流域历史文化,扩大辽河流域影响力。

  文创先行 提升博物馆软实力

  在沈阳博物馆正式开馆之前,文创产业已经先行一步。沈阳故宫博物馆、张氏帅府博物馆、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三家具备文创经营资格的大馆纷纷伸出援手,筛选精彩文物元素,为沈阳博物馆量身打造了一系列文创产品。

  如运用白釉黑彩梅瓶元素,推出小鹿主题马克杯、保温杯、布袋、笔记本、“鹿鹿大顺”尺子、夜光冰箱贴等系列产品。运用“千秋万岁”瓦当元素,推出地铁卡、布艺手提袋等系列产品。让文物活起来,推进沈阳城市文化向纵深发展。

  为呼应广大观众的强烈要求,沈阳博物馆还专门制作推出了十款生动有趣的动物文物主题纪念章,放置在各个展厅门口。在文创区的一角,沈阳博物馆图书角悄然伫立,并开设沈阳历史文脉图书专区,《沈阳文物志》等鸿篇巨制均有销售。(刘海搏)

http://wlgd.shenyang.gov.cn/html/GBDSJ/155417638334819/155417638334819/155417638334819/3833481987566857.html

分享到: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