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资源共享网站首页资源共享

正本清源——两批403个“全国特色小镇”更名为全国特色小城镇

  • 管理员
  • 2020-08-11
  • 1292 次阅读

正本清源——两批403个“全国特色小镇”更名为全国特色小城镇

2019年4月1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规划司在浙江省德清地理信息小镇,召开了2019年全国特色小镇现场经验交流会。会议的主题是,坚持规范纠偏和典型引路两手抓,推动特色小镇有序发展。这意味着,在特色小镇建设工作中,既要淘汰后进、纯洁队伍,又要树立典型、推广经验。

会议提供的一组数据是,截止2018年12月31日,上下联动淘汰整改了419个“问题小镇”,更名了403个“全国特色小镇”。一是从国务院有关部门的工作来看,在《关于规范推进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建设的若干意见》将两批403个“全国特色小镇”更名为全国特色小城镇后,现有的特色小镇创建名单共有两个,分别是国家体育总局的96个全国运动休闲小镇、国家林草局的50个国家森林小镇,国家体育总局淘汰整改了34个、暂时保留62个。二是从各地区的工作看,各省份在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培育名单、市县区级特色小镇创建培育名单、政府创建名单外市场主体自行命名特色小镇中,共淘汰整改了385个“问题小镇”。这说明,特色小镇的规范整改工作,是自上而下推动的,措施非常有力,效果也非常明显。

回顾历史我们发现,特色小镇是从2016年初从浙江兴起,在全国快速铺开的。2016年10月,住房城乡建设部印发了《关于公布第一批中国特色小镇名单的通知》,将127个行政建制镇认定为“中国特色小镇”。2017年8月,住房城乡建设部印发了《关于公布第二批全国特色小镇名单的通知》,将276个行政建制镇认定为“全国特色小镇”。在此引导下,各个省份也开始推进本区域内的特色小镇命名或创建工作。据有关统计,被命名为“省级特色小镇”的行政建制镇数量,多达500个以上。

专家们普遍认为,特色小镇具有“非镇非区”特征,并不是行政建制镇,而是几平方公里土地面积的创新创业平台,有的在城市内部、有的在城市郊区、有的在产业园区内、有的在建制镇内,有望发展成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载体、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新平台。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张晓欢认为,特色小镇与行政建制镇的发展思路和功能存在很大的差异,如果将二者等同,在实际建设中,势必会产生对生产要素的错误引导、对财政资金的巨大浪费,违反发展规律、降低经济效率,使本来是个好事物的特色小镇,发挥不出潜力和作用。此外,把行政建制镇当成特色小镇来建设,还会产生政府债务、土地浪费等许多负面问题,也带来大量的社会负面舆论。

2017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原国土资源部、原环境保护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印发的《关于规范推进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国务院有关部门将对已公布的两批403个全国特色小城镇,开展定期测评和优胜劣汰。这是概念内涵和精神实质上的正本清源,修正了很多方面对特色小镇的错误认识,有利于把特色小镇发展逐步引入到正确的轨道上。但是,也有不少方面并没有看到、理解到这个转变,2018年网络媒体上还时常见诸“何时启动第三批全国特色小镇”的文章。现实是,前两批已然不复存在,何来第三批?

这次现场会推广了“第一轮全国特色小镇典型经验”,分别是打造新兴产业集聚发展新引擎、探索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路径、开拓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新空间、构筑城乡融合发展新支点、搭建传统文化传承保护新平台五个方面的经验。这与一些部门和地区一劳永逸的“命名制”、一发了之的“发帽子”传统做法截然不同,是将有益经验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引导更多特色小镇因地制宜、学习借鉴、少走弯路错路,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的发展。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张车伟认为,这种做法代表着政府治理方式的优化、治理手段的完善,能够真真正正、扎扎实实的带来成效。当然,这也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政府部门必须深刻掌握特色小镇发展的方向路径,深刻理解不利于特色小镇发展的难点堵点,花更大精力去找到真正优秀的特色小镇,在对其进行理论剖析、实践分析的基础上,总结提炼出普适性典型经验。虽然更有难度,但也更有意义。

http://guoqing.china.com.cn/2019-04/20/content_74703835.htm 

分享到: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