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辉色世界网站首页辉色世界

什么是世界一流大学?世界一流大学必备的精神气质

  • 管理员
  • 2019-03-12
  • 2014 次阅读

2007年08月29日 星期三 上午 00:46
假期看了些书,《思想中国Idea of China》是其中之一,包括了《思想中国·生命政治》,《思想中国·全球化生存》,《思想中国·法的精神》,《思想中国·蓝海博弈》四分册。

从书名而知,思想中国,在探讨中国之当代前沿问题,每篇都有其理,每页都有收获,感慨、思考是由衷而发。文笔有限,摘录和教育有关片断于此,广而知之。




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教授,名言:“大学者,非大楼之谓也,乃大师之谓也。”

清华大学当代中国研究中心教授,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政策研究所所长,李楯,认为,在今天,大学,即非大楼之谓也,也非大师之谓也,乃制度之谓也。没有良好的制度,就出不来大师;有大师,你也容不下。

(注:梅贻琦的夫人是李楯的奶奶的妹妹,梅贻琦为李楯的五太姨夫)




什么是世界一流大学

报告人——丁学良:哈佛大学社会学博士,香港科技大学教授

来自于——曹保印主编,《思想中国·生命政治》,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7年1月1日第一版。第102页始:

一、世界一流大学的理念(idea of universities)

生活、工作于其中的大学,它的直接源头来自于中世纪的欧洲。

1,大学应该是一个教育的机构,是一个教化的机构。

2,大学应该是研究领域中知识创新的源泉。

3,大学应该是一种服务的机构。

最核心的部分是文理学院(国内)或博雅学院(海外华人),即liberal arts college。培养本科生。

研究生院,即graduate schools。集中了那些对基本的学科进行开创性研究的人才、教授和研究生、博士生和硕士生。

专业学院,即professional schools。指工商管理学、医学、工程学、建筑学、行政学等。

二、研究型大学的标准是什么

第一,要看大学教员的素质。(最重要)

公开的招聘和宣传,公开的选拔和聘用,公开的评比和评审。

第二,要看学生的素质。

除了成绩,要看潜在能力和发展前景;看动手能力(钢琴体育等);看社区服务;看对社会的关怀、对残疾人、老年人、对环保的关注,多方面表现的东西越多越有利,即便是考试成绩不是很好。

第三,要看课程,常规提供的课程的广度和深度。

第四,要看通过公开竞争所获得的研究基金。

第五,要看师生比例。

第六,要看硬件设备的量和值。

第七,要看财源。

第八,要看各届毕业生的就业和成就。

第九,学术声望。

三、世界一流大学必备的精神气质

精神气质是不容易被看得到的东西。大学,英文是university,这个字的字根是univers,字根的意思是“无所不包、普遍”。这个字根引申出了好几个字,大学是其中之一。另外一个是universe,是“宇宙”,这说明了什么呢?说明了大学的含义本身应该是近可能地广泛,尽可能地普遍。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宇宙”和“大学”是两个字,源于同一个字根也是不错的。往上看,再没有什么东西比宇宙更浩瀚无垠了;低头看地面,再没有比大学能包容一切,知识和观念,技术和科学,人才、奇才和异才。

所以,要讲到世界一流大学的精神气质,我认为另外一个字,和大学是一个字根一个意思的,就是universallistic,它的意思是“普遍主义的”。大学从它诞生的那天起,就是一种普遍主义的机构。看看当年,1100年左右,在意大利,在欧洲兴起的大学,大学教授和学生都不是来自一个国家的,教授的内容也不限于一个国家。那么,你再看看世界上最古老的那些大学之间的关系,更能体现这种普遍主义的精神。

剑桥大学是怎么来的?是一帮牛津大学的教授和学生当时不满于牛津大学的一些做法。所以就走了,我到剑桥去办一个大学跟你竞争。哈佛大学是怎么来的?是剑桥大学的一帮教授、学生又不满于剑桥,不满于欧洲,不满于旧大陆,要到美国去,然后在美国登陆的地方开办一个大学哈佛,来和旧大陆竞争。耶鲁大学是怎么来的?是一帮哈佛大学的人不满于哈佛,我开办一个耶鲁,跟你竞争。斯坦福大学怎么来的?一个多世纪以前,斯坦福家族拿出一亿多美元的天文数字的捐款,要求哈佛大学给个名字,把斯坦福至少挂在哈佛的名字后。哈佛说,先有哈佛,后有美国,谁能让我改名?然后斯坦福说,你不要我这个钱,我到美国西海岸去办一所西部的哈佛跟你竞争,所以有了斯坦福。

所以,大学的普遍精神,正体现在这个普天之下都是我的领地,世界的人才都是我的人才的精神气质之中,才有一所又一所不同的,但都是群星璀璨的一流大学的涌现。

,,,,,,

这种普遍主义在我看来,至少体现在三个方面:

1,一个世界一流大学的教员的来源,必须是普遍的,它不能仅仅来自于本校,不能仅仅来自于本地,不能仅仅来自于本国。因为知识是无疆界,越是近亲繁殖的大学,衰败得越快,而且,重新恢复它的生命力的代价越高。

2,一个世界一流大学的普遍精神的第二点,学生的来源必须尽可能的广泛和多样化,不能只有一个标准来筛选学生。现在,世界一流大学的学生,都是来自好多个国家的。

3,一流大学普遍精神的第三个方面,就是它里面的研究和教学的内容必须是普遍主义的,是世界主义的。比如说,我们国家大学里没有这些内容,我们还有很多问题没有解决,很多地方资源还不够,我为什么要研究古代的问题,我现在的问题都还没弄清楚;我地面的问题都还没弄清楚,为什么要研究天上的问题?我们这个村、这个省的演化还没搞清楚,为什么要研究宇宙的演化啊,是不是浪费钱呀?

我们在西方念书的时候,也经常听到那些国家有人在讨论和辩论,说为什么美国有那么多的问题,像黑人问题呀,种族问题呀,收入问题呀,单亲妈妈问题呀,艾滋病问题呀,这些问题都没有研究好,钱都不够,为什么还要去研究什么东亚、中东什么的?

,,,,,

世界一流大学说,我们的标准不是能不能马上用,也不是你认为有没有用,而是在世界上,有哪些领域是非常有趣的,有人愿意去探讨那个奥妙,我们都要在尽可能的情况下提供可能性。换句话说,你怎么知道,在今天探讨的这些领域,在以后没有其他的含义呢?所以,教员的来源、学生的来源、社科的研究力量,都应该是普遍主义的和世界主义的,这才体现了大学的世界主义和普遍主义的精神实质。

,,,,,,

因此,一个大学在全球化时代里,产业的竞争、公司的竞争、雇员的竞争、政府效率的竞争、国家制度体制包括司法这些领域的竞争,都越来越变成是跨国的竞争和一种跨国的现象。这里,如果没有一个国家第一流的大学提供这些方面的源源不断的知识和信息的话,那么,这样的一个国家只能在世界分工上处于下等或者中下等位置,这一点是很清楚的。

四、大学的兴衰和大国的兴衰密切相关

香港中文大学的副校长金要基先生,一生献身于大学的高等教育,他本人的中文基础很好,又在美国留学、在英国留学,对大学有很多切身体验。我很欣赏他的一句评论,他说:自从1990年代,在海外华人里有一句说法,说在21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但是21世纪要想是中国人的世纪,在中国的土地上,必须要有好多所一流大学,否则那仅仅是一个梦。他的话我非常非常赞同。我们大家都知道,近代的最著名的思想家之一佛朗西斯·培根有一句名言:知识就是力量。我要加上一句:愚昧也是力量。

一个国家越是对外封闭,越是会落后;如果一个大学、一个公司越是对外封闭,道理是一样的,那么愚昧就越是有力量。

,,,,,

所以,要看21世纪究竟是谁的天下,是谁的世纪,不要看别的,就看看那个国家,看看它的大学是什么样的。






《思想中国·生命政治》目录

序·给智慧一个场域 order (李楯)

前言·浓缩思想精华 preface (曹保印)

报告之一,清醒认识艾滋病(李楯,清华大学当代中国研究中心教授,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政策研究所所长)

报告之二,健康保障在中国:挑战与机遇(刘远立,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卫生经济学博士,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

报告之三,人民的健康也是硬道理(王绍光,香港中文大学政治与公共行政系教授)

报告之四,什么是世界一流大学(丁学良,哈佛大学社会学博士,香港科技大学教授)

报告之五,社会力量:推动中国社会转型的强动力(林南,美国密执安州立大学博士,杜克大学社会学系教授,亚太研究所所长,美国社会学会前副会长,美国社会网络分析学派倡导人和社会资源理论创始人)

报告之六,中国人的思维知道(彭凯平,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心理学系终身教授,北京大学心理学系及东南大学客座教授,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管理科学国际博士生导师)

跋·从“华睿讲堂”看公众传播 ending (苏雨桐)
 



分享到:
Top